2025-01-02
分享到
在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南宁正在积极布局其卫星遥感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高楼大厦间的白色建筑,尤其是一口直径6.2米的“大锅盖”,成为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接收“南宁一号”和“南宁二号”卫星的遥感数据。让我们回溯到2020年12月,南宁市与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南宁的“追星”计划,至今已经历了四年的快速发展。
“南宁一号”作为首颗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具备超高敏捷、超高稳定和超高精度(简称“三超”)的特点,其数据获取和立体成像技术在国内名列前茅。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璇表示,随着2024年5月“南宁二号”的成功发射,这对“南宁星”已经实现了组网,并能够与在轨运行的北京系列卫星协同,极大提升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能力。
从距离地球600公里高空俯瞰,卫星不仅能够监测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还能捕捉到街道上的斑马线、车辆等细节,为南宁市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李璇指出,这些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农业调查、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可视化管理和城市规划分析方面,卫星遥感数据展示了南宁日新月异的变化。
南宁的这些卫星遥感技术和数据应用正逐渐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良庆区的数字化治理卫星遥感综合监管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在建项目的情况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此外,南宁世纪空间公司还开发了实景三维地理教学平台,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进一步推动教育的数字化变革。
回顾过去几年,南宁市的卫星遥感产业从零开始,迅速聚集了40家相关企业,形成了10亿元的产业规模,吸引了1200名从业人员。随着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行业链条正不断完善。南宁市数据局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强化数据应用场景,以推动南宁向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在这一切背后,是南宁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强烈信念。南宁市以地理信息与卫星遥感为先锋,正在打造一个功能齐全、多层次的产业生态圈。这一方向不仅将为南宁带来经济效益,还可能为交通、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形成人与科技和谐共生的局面。南宁正通过这条“星”赛道,携手各方力量,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