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分享到
1月17日12时07分,浙江省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其载荷主要利用可见光、短波红外光的光谱信息等,对海岸带以及近海河流进行精细遥感探测,为科研人员研究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提供数据支撑。其中的“高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载荷部件,由武进企业星遥光宇(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制。
星遥光宇位于常州科教城,记者在其装配调试车间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红外遥感相关组件产品进行对光和光路测试。红外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可感知温度的技术,在可见光无法到达的区域,通过温度感知可进行探测、预警。“载荷重量1.5公斤以内,可实现120米的空间分辨率以及零点几摄氏度的温度分辨率,从而得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地面温度分布图像。”星遥光宇总经理聂际敏介绍。
作为一家初创的高科技快成长型公司,星遥光宇成立仅两年,主要从事星载红外遥感设备和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产品研发设计、集成制造,产品涵盖红外光学遥感成像设备、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和宇航通用组部件。公司创始人王建宇院士是中国空间光学遥感和光电探测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了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环境卫星主载荷红外相机、嫦娥探月工程激光高度计/红外成像光谱仪、星载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集成系统等重大工程,也是“太极一号”工程总师。公司核心创业团队成员7人,均为博士及博士后。
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院士团队,星遥光宇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上“星光熠熠”,链主地位凸显。在行业内,星遥光宇拥有多家卫星通信、卫星遥感方面的合作伙伴,参与了国家卫星互联网、高低轨卫星通信、国家电网探火卫星等重大任务,还为多个商业航天项目提供了主载荷研制。其中,空间光通信载荷跟瞄核心性能指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长期稳定业务化运行。
2023年,星遥光宇收购并控股了上海国科航星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已完成近4型激光通信类、2型红外遥感类和4型关键模块类产品的研发,引领红外遥感载荷、星间链路载荷商业化、产业化。
2024年,在距地球1000公里范围内,星遥光宇研发的两个载荷已搭载卫星升空。去年5月21日,该公司首个自主研发设计的微型多光谱红外商业航天载荷搭载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实时监测预警我国的森林山火。去年8月16日,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搭载了星遥光宇激光通信载荷成功上天,该载荷主要用于实现远距离高速星间激光通信,在太空中“拉”起一根“光纤”,建立数据通道。目前,这两个载荷运转状态良好,其中一个在完成工作调试、指标核实后,已全面移交项目方。
“2025年我们计划销售额为6000万~8000万元,如果有项目获得突破,还会有爆发性增长。”聂际敏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