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分享到
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产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
2019年的约0.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1%。
2028年,该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约6.0万亿元,即2023年至2028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
近期,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提交了IPO的申请文件,有望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首个以商业航天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国星宇航的核心业务可归纳为[人工智能+卫星]技术,专注于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卫星研发,且为中国最早研发并成功发射人工智能卫星的商业航天企业。
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内地商业卫星研发的企业,已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文件,国泰君安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根据招股说明书所披露,国星宇航在2024年12月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筹集资金达5.375亿元,其后估值达到65.375亿元。
国星宇航专注于构建商业卫星星座,并致力于打造天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广泛覆盖、成本低廉、易于接入的商业卫星基础解决方案及天基智能计算服务。
此外,国星宇航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七年间累计融资超过10亿元,估值超过60亿元。
2018年,国星宇航获得深创投数千万元的天使轮投资;2019年,获得由万科领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2020年,完成1.5亿元的A+轮融资;
2021年,由恒健控股领投,完成B轮融资;2023年,获得洪泰基金领投的超过5亿元C轮融资。
据招股书显示,北京星融宇航的持股比例达到23.51%,北京新时代空间的持股比例为10.07%,其他投资者累计持股比例为66.42%。
据招股书披露,国星宇航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6颗传统遥感卫星和1颗AI应用卫星;同时,公司自主开发了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和4颗AI智算卫星。
此外,国星宇航已获得20颗AI智算卫星的研发订单,其中12颗卫星已签署发射服务协议,预计于2025年进行发射。
第二阶段为2023年至2027年,公司正加速推进从人工智能应用卫星向人工智能计算卫星的转型;
第三阶段则从2028年开始,届时公司预计将完成并运营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基于该基础设施提供商业化的卫星基础解决方案及天基智能计算服务。
在此阶段,公司正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卫星和市场验证,推进以灵境引擎为代表的遥感数据自动化空间升维技术的迭代与市场推广。
2022年11月,公司正式推出了灵境引擎,实现了卫星遥感数据从传统的二维形式向更先进的三维解决方案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卫星基础解决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国星宇航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并顺利完成了卫星在轨运行AI大模型技术的验证工作,标志着[星算计划]已实质性地进入建设阶段。
[星算计划]旨在构建一个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络,目前该计划下的相关卫星轨道及频谱已获得国际电信联盟的批准并进行了公示。
截至2023年底,中国管理卫星研制、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和应用等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不足二十家。
以2023年收入计算,国星宇航在中国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
根据国星宇航2023年的财务数据,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其收入排名第八,市场份额达到1.9%。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国星宇航已成功发射9颗人工智能卫星,若以累计发射数量计,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位居首位。
在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国星宇航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77亿元、5.08亿元和2.37亿元。同期,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依次为25.8%、10.5%和44.2%。
其一为卫星及相关服务业务,涉及定制化卫星的研制与销售,以及提供卫星运控管理服务。
在此基础上,国星宇航进一步发展了第二条业务线——星基解决方案,该业务线为国星宇航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星基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90.7%和81.5%。
国星宇航凭借其产品和服务能力,在商业卫星产业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基于卫星的解决方案业务实现了迅猛增长。
2022年,该业务的收入从1.03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4.6亿元,并且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0.82亿元的收入,预计在2024年同期将增长至1.93亿元。
星基解决方案业务不仅是国星宇航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从而推动公司总收入显著提升,2023年总收入突破了5亿元。
国星宇航正面临严峻的生态竞争挑战。国内的北斗系统、航天科工等主要竞争者虎视眈眈,而国际上的SpaceX星链项目已成功发射五千颗卫星。
此外,商业航天领域的频谱和轨道资源争夺战一触即发,国际间的竞争态势紧张。
这种竞争压力使得国星宇航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旨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算力网络的计划遭遇重大挑战。
尽管国星宇航在人工智能卫星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些成就是否能转化为实际的盈利,目前尚不明确。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客户基础的扩大、规模化生产和卫星发射成本的降低,国星宇航的盈利前景有望得到改善。
部分资料参考:直通IPO:《成都[飞]出一个IPO,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大成产经:《冲击[商业航天第一股],成都将[飞]出一个IPO》,IPO解码:《AI卫星[上天]!国星宇航光鲜背后存隐忧》,投资家:《成都,即将迎来一个商业航天IPO》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