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分享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卫星互联网行业是指通过卫星星座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成为继地面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种互联网接入方式。该行业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卫星互联网行业是指通过卫星星座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成为继地面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种互联网接入方式。该行业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低轨卫星技术快速发展和商业航天不断推进,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中国市场,卫星互联网产业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未来,卫星互联网行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普及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与突破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普及以及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卫星互联网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并广泛应用于更多领域,如智慧农业、物联网、军事与国防等。此外,国际化运营与合作也将成为卫星互联网行业的重要趋势,共同推动全球卫星互联网网络的构建和发展。
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市场规模为292.48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1.2%。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0亿元,2024年产业规模已达404亿元,显示出加速增长的潜力。
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同样蓬勃发展,2021年全球产业规模为282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3566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在轨卫星拥有国(2021年在轨卫星499颗,占比10.28%),正通过政策与技术投入缩小与领先国家的差距。
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其战略意义。政策推动包括商业航天准入放宽、频谱资源分配优化,以及“虹云工程”“鸿雁星座”等国家级星座计划的实施。
6G时代将推动卫星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深度融合,构建全域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证据显示,低轨卫星因轨道低、时延短、成本优,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
卫星制造:3D打印、模块化设计等技术降低单星成本,微小卫星量产能力提升。
发射技术:可回收火箭(如SpaceX猎鹰系列)使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2000美元以下,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如星际荣耀也在跟进。
终端设备:相控阵天线技术突破使终端价格从数十万元降至万元级,推动消费级应用。
市场规模:空间段(卫星制造)年均规模超200亿元,占产业链总值的45%以上。
竞争格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光卫星等国企主导,民营企业如银河航天在低轨通信卫星领域崭露头角。
地面设备: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聚焦终端天线、信关站等环节。
运营服务:中国卫通垄断高轨卫星通信,低轨领域由新兴企业(如时空道宇)探索。
偏远地区覆盖: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2025年农村及海洋通信覆盖率目标超90%。
物联网与应急通信:卫星物联网终端数量预计从2023年的500万台增至2025年的1200万台,用于灾害预警、油气监控等。
军事与航空:军用通信占比超30%,航空互联网渗透率2025年有望达50%。
SpaceX(星链):截至2024年,在轨卫星超4000颗,用户突破300万,计划扩展至手机直连服务。
OneWeb:完成648颗卫星部署,聚焦企业及政府客户,2025年目标营收20亿美元。
6G+卫星互联网:2025年将实现地面基站与卫星网络无缝切换,时延降至20ms以下。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下,2025年低空空域管制系统行业市场前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