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分享到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国产多型遥感卫星迅速参与救灾任务,提供信息支撑。
2.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安排8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第一时间提供给部委相关单位,提供灾情状况信息。
3.遥感卫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指挥部直观了解灾情状况,分析评估后续形势。
4.除此之外,卫星还用于掌握受灾区域实时情况,协助交通、通信等后勤支援工作。
5.未来,智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飞行器/车辆/突击艇跨区域远距离稳定指挥协同等可能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尽快掌握灾区详实信息,对于分析判明灾区状况、制定抗震救灾方略、保障灾民和救援人员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借助光学设备、雷达等,遥感卫星可以克服暗夜、烟尘、云雾等不利因素,迅速提供大量细节丰富的灾区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帮助抗震救灾指挥部更加直观地了解灾情状况,深入分析评估后续形势。
在某些地质、气候等条件复杂的灾区,次生灾害的威胁不容忽视,遥感卫星的监测成果同样有助于相关人员安全高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体现了后勤支援的重要作用。为了打通后勤支援的“最后一公里”,救援人员必须尽快恢复灾区的交通、通信等,而卫星将在这些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交通方面,遥感卫星“携手”导航卫星,可以密切注意道路、溪流的通行状态,及时发现道路中断、溪流堵塞之处,确定周边各条水陆通道的受损情况。救援人员综合权衡目标位置、路况信息、自身位置等,可以迅速规划出最佳的救援路线,并为后续道路抢修、溪流疏通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保障大批量救援物资和设备尽快持续抵达灾区。
此外,救援队伍之间、救援队伍与指挥中心之间应当尽量做到实时通信、位置共享,尽快制定抢救作业规划、指挥和协调方案,及时汇报灾民情况,帮助灾民心理康复…这些繁重的抗震救灾工作离不开顺畅的通信支持,通信卫星及其用户端设备必然会发挥奇效,特别是高通量卫星的保障作用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轨大容量通信卫星、低轨巨型互联网星座、多轨道物联网星座等加速部署,海陆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日益完善,卫星通信用户终端必将进一步轻便耐用、功能强大。未来,智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飞行器/车辆/突击艇跨区域远距离稳定指挥协同、三维全景式动态数字导航地图等新服务、新产品很可能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也可以担当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