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分享到
近日,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2024珠海论坛上透露,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6-2035)》。将在该规划中留出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研究放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
泰伯智库调研显示,国内众多遥感应用企业一致认为,当前市场缺少高分辨率、高质量的 SAR 卫星遥感数据,进而影响了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未来几年,SAR 卫星影像数据(特别是高分辨率雷达数据)客户将大幅度增加,中低分辨率 SAR 卫星供应商将逐渐被淘汰。适当放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有望缓解数据供需紧张,促使供应商升级技术。与此同时,企业会加大卫星星座建设投入,发展高分辨率卫星星座,加快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天领域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 高分辨率 SAR 卫星遥感数据供不应求,国内外企业加速构建新星座。大型 SAR 卫星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作为一种 SAR 卫星遥感数据的重要补充,微小型 SAR 卫星星座的兴起仍然是市场的关注焦点。SAR 卫星遥感数据数量的增加以及数据成本的降低,会促进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 InSAR 卫星遥感成为商业遥感市场的强劲增长点。与光学卫星遥感相比,InSAR 卫星遥感市场的规模相对要小得多,但是对于光学卫星遥感不能解决的很多卫星遥感技术问题,都可以尝试从 InSAR 卫星遥感中寻找解决方案。国防情报用户成为 InSAR 卫星遥感服务的主要群体 。
· 国内企业过于依赖政府用户,部分企业级用户近几年的采购力度明显增大,但总体规模依然较小;从传感器、分辨率、重访周期、历史数据积累、建设速度等方面,中国 SAR 卫星遥感企业与国外商业遥感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数量还比较有限。
泰伯智库预测,国内 SAR 卫星遥感商用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到 2025 年,SAR 卫星遥感市场的规模将突破 30 亿元,在卫星遥感总体市场中的占比也将接近 20%。
· 注重 SAR 微小卫星系统研制,目前我国 SAR 卫星多基于大卫星平台,在SAR 微小卫星系统研制以及在轨验证和业务化运行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亟需在以往的研制基础上加紧对微小型 SAR 载荷、微小卫星以及 SAR 微小卫星系统的研制,同时要加强在轨部署、业务化测运控和运维及应用。
· 抓住中国 SAR 卫星在轨数量大幅增加以及分辨率升级的机遇,提升数据分析和动态监测能力。关注与碳汇碳源监测相关的商业 SAR 卫星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专注于行业垂直化服务,积累专有知识和行业经验,开发独特的算力和算法解决方案,满足行业用户需求。
· 积极布局云+AI 模式,将其作为商业 SAR 卫星数据及增值服务的标准配置,提升算力和算法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还需注重云+AI 模式在融合多源数据和解决用户核心业务需求方面的应用,以实现其真正价值。
- 本文中内容与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泰伯智库近日发布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市场研究报告(2023)》。
目前,《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市场研究报告(2023)》已经正式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