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分享到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伟 记者 于露)北京时间11月5日,由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主导、首颗中俄高校联合研制的微卫星“阿斯图友谊号”于俄罗斯阿穆尔州当地时间8点18分(北京时间7点18分)搭载“联盟-2.1b”火箭从东方发射场发射升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微小卫星空间操控实验室康国华教授团队所研制的低轨导航增强载荷随“阿斯图友谊号”卫星一起入轨,此载荷将在卫星精密定轨、轨道预报等领域发挥作用。
2014年,“阿斯图友谊”号卫星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框架下首次被提出,十年磨一剑,此次终于成功发射入轨。南航科研团队的载荷核心技术在2017年11月“和德一号”微小卫星上已得到验证,并且在前面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本次发射的低轨导航增强载荷于2019年立项研制,其间南航研制师生与哈工大“阿斯图”卫星研制团队进行了多次接口联调,并在第二届学生微纳卫星技术论坛,做了题为“The Navigation Augmentation Payload Based on PPP in LEOMicrosatellite”的报告。2024年载荷随卫星经过了力学环境实验、温度环境实验、电性能测试等实验,圆满完成了地面所有测试工作。导航增强载荷通过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双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和地面上注的高精度卫星星历、钟差进行在轨的精确定位和定轨。
南航将军路校区航天学院小型地面站,已于11月6日上午8点30分,接收到了卫星遥测信号,卫星一切正常,后续将展开常态化的遥测接收。
在此次任务研制中,南航秉承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由学生独立完成了设计、研制和测试工作,这也是微小卫星团队“触摸航天,进入航天,改变航天”理念的具体实践。
微小卫星态势感知与操控团队负责人、航天控制工程系教授康国华说,从2014年开始,团队十年磨一剑,终于把自己的成果送入太空,这段历程不仅见证了团队的成长,更见证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提升了他们的“工程思维、系统思维和总体思维”,把他们培养成了空间飞行器设计师、航天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阿斯图项目的载荷上镌刻着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名字,随着火箭一同飞天的也包含着我们的航天梦。书本上、论文中的理论能够落地、升空,让我们备受鼓舞,激励我们将来投入更多的热情到航天事业中。”2020级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生吴佳奇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杀父凶手出狱后在受害者家门口摆18桌宴席、放鞭炮庆祝,当地回应:已现场制止
“篡改猴”上架苹果 App Store:售价 22 元,用脚本自由定制网页
四川自贡首个“环保茶馆”开门迎客:大学老师当“店小二”宣传环保收集建议
开店干不过瑞幸和库迪,星巴克被传出售中国业务股权,新CEO的爆改要来了?
小米 13 系列等机型开启澎湃 HyperOS 2 Beta 版内测招募
新Mac mini上市后Redmi显示器A27U销量大涨:1299元卖断货
【教研帮扶】挖掘知识多维价值 实现课堂深度学习——走进汕头教研帮扶(初中化学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