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分享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2022年已达2300亿元,经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初步测算和评估,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2023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直接效益超过500亿元,间接效益超过600亿元,带动效益超过1400亿元。
据报道,近日,“水利一号”遥感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颗以水利命名的遥感卫星正式升空。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4颗与先期发射的4颗共8颗卫星是构建水利卫星遥感应用星座的重要部分,是进行“天基”监测感知的重要路径。8颗卫星均配备先进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可以不受夜间、云层、雨雾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卫星遥感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平台,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分析地球及其周围环境信息的综合性行业。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或电子探测,以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以图像的形式展现。
全球范围内,卫星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估产、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地球资源监测与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遥感技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国作为卫星遥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2022年已达2300亿元,经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初步测算和评估,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2023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直接效益超过500亿元,间接效益超过600亿元,带动效益超过1400亿元。
目前,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数量整体不断增加。其中,美国、中国两国拥有遥感卫星数量最多,具有领先优势。按照用户类型来看,商用遥感卫星比例逐渐提高。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应用层出不穷,各种商业软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益。
遥感信息不仅为传统地理信息行业提供服务,也可作为位置服务的主要信息源,而位置服务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竞争点。实力强大的企业进入遥感领域,更加注重大众用户体验,也为商业遥感卫星应用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卫星遥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在国家层面,商业航天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我国新增商业遥感卫星为2021年的3.3倍、2020年的6.4倍,商业遥感卫星成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的主体。我国遥感卫星形成由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组成的强大对地观测体系,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商业遥感卫星在轨工作326颗。数据说明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势头迅猛,展示了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几年,卫星遥感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此外,随着卫星小型化、轻量化趋势明显,卫星制造成本不断降低,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想要了解更多卫星遥感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卫星遥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我国卫星遥感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卫星遥感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