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分享到
宁夏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陈艳菊提交《关于加大文旅资源生态修复工作的提案》,从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项目带动激活业态、科技助力长效管护等方面建言献策。
提案表示,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一些文旅资源过度开发或不科学开发的生态遗留问题却愈加严重,全区存在较多居民楼拆迁旧址、废弃工厂矿坑、退化湿地沟渠等情况,这些生态“伤疤”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既浪费了土地,又造成视觉污染,让游客来宁印象大打折扣。
提案建议,由我区文旅、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编制《宁夏文旅融合生态修复总体规划》,以西线沿贺兰山、东线沿黄河湿地为核心区,勾连零散生态与文旅节点,打造“生态修复+文化体验+旅游度假”综合廊道。推出一批生态修复文旅示范项目,把居民楼拆迁旧址、废弃工厂矿坑等资源因地制宜,改造成为极限运动基地等投入较小、见效快的新业态,把矿坑壁绘上宁夏特色岩画、当前流行元素文化图案,赋予其文化灵魂。对退化的湿地沟渠等开展生态疏浚后,植入湿地科普馆、观鸟栈道,搭配黄河渔家文化表演,丰富游览层次。设置生态研学路线,组织学生团体参与植树造林、鸟类观测,收取适当费用反哺修复成本。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生态修复进度与质量,及时预警生态隐患。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关联生态景点实时数据,为游客精准推送游玩攻略、生态科普知识,用数字化手段保障文旅融合生态修复的持续发展与热度。(记者 王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