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分享到
据参考消息网7月3日援引以媒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在最近的以伊冲突爆发前和冲突期间,以色列卫星拍摄了大量伊朗的照片。通过基于对伊朗弹道导弹发射模式和趋势的实时分析,调整以色列空军的实时攻击,卫星能够对打击伊朗起到有效作用。
这则新闻引起了外界对以色列军用卫星和军事航天能力的关注。以色列装备了哪些侦察卫星?性能又是如何?
根据报道,全面的天基情报收集系统通过昼夜监视,覆盖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从而生成了超过12000张伊朗领土的卫星图像。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面积约为160万平方公里,而以色列的行动大部分集中在德黑兰地区和伊朗西部,因此需要对伊朗部分地区进行大范围拍摄。
以色列国防部表示,这意味着以色列卫星每天要监视数百个不同的目标。总体而言,以色列卫星每天监视伊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以色列国防部表示,随着以色列在卫星使用的实力、质量和数量上达到新的水平,以色列已从仅仅接收伊朗特定地点的间歇性抓拍图像用于一般分析,转变为能够对伊朗全境诸多地区进行实时、持续的战术和作战监视。
事实证明,通过基于对伊朗弹道导弹发射模式和趋势的实时分析,调整以色列空军的实时攻击,卫星能够对打击伊朗起到有效作用。此外,卫星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即时战损评估报告,使其能够快速确定打击伊朗目标的有效性。卫星还被用来确定对一个目标进行额外空中打击的必要程度。对于复杂而大型的目标,卫星被用来确定需要对此类目标的哪个部分进行再次打击,以避免打击目标已被摧毁的部分。
从以色列媒体报道和国防部公布的信息看,以色列在这次冲突中使用了军用侦察卫星,主要用于对伊朗进行大范围侦察和监视以及毁伤评估。笔者认为,以军侦察监视分为战前侦察和战时侦察,考虑到以伊敌对了几十年,双方肯定会动用包括军用卫星在内的各种手段对对方展开侦察,在战前侦察方面,以军动用本国侦察卫星(应该还会借助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和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对伊朗境内固定军事目标、核设施、政治目标、经济基础设施进行长期的侦察和监视,搜集伊朗核设施、远程导弹、无人机和防空导弹的部署的相关情报,比如伊朗地下导弹基地的具体位置、洞口位置和机动式导弹部署规律等信息,一旦开战,以军就可以对导弹基地进行钻地打击,力争摧毁基地,如果钻地弹无法完成打击计划,则可以打击导弹基地洞口,让导弹发射车无法驶出地下基地,迟滞伊军的导弹反击行动。
战时侦察则在冲突中动用卫星对伊朗军事目标和装备进行侦察监视,发现高价值目标后立刻反馈给作战部门,作战部门根据战场态势展开军事行动。伊朗装备了大量机动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自杀式无人机和机动式防空导弹,如果没有实时侦察能力,以军认为这些机动式目标(也就是时间敏感目标)是最大的威胁,尤其是机动式弹道导弹,这是伊朗打击以色列境内的主要武器。在这次行动,以色列多次公布猎杀伊朗导弹发射车的视频,不少导弹已经完成燃料加注正处于准备发射状态,以色列之所以能多次打击机动式导弹发射车,以军用卫星应该发挥了不少作用。
以色列在这次冲突中能够占据上风。除了自己的军用卫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军用卫星和军民两用卫星也给予了以色列大量的军事支持。作为世界上装备军用卫星和军民两用卫星最多的国家,美国的导弹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和导航卫星等航天器是以色列军队能够长途奔袭打击伊朗境内目标的重要保障,以色列反导作战也需要美军导弹预警卫星提供早期预警卫星,而且美军也承认使用“萨德”、“爱国者”和海基“宙斯盾”等反导系统帮助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
这次以色列媒体提到了一款名为“地平线”的侦察卫星。这颗卫星在2023年3月投入使用,以色列媒体称,就其监视质量而言,卫星在与伊朗的冲突中也具有显著优势。以色列国防部太空局局长阿维·伯杰曾介绍说:“‘地平线’卫星是一颗基于雷达的观测卫星,拥有世界上同类卫星中最先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全部是以色列研发的成果。”
阿维·伯杰所言不虚,这颗卫星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 IAI),卫星重量约260公斤,属于雷达侦察卫星,配备了直径约5米的高收纳比轻质空间可展开天线。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及极化方式,具有独特的雷达观测能力,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都能进行情报收集。根据相关资料,该卫星最高分辨率达到0.5米,260公斤的重量却搭载了大口径雷达天线,而且分辨率还达到了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的水平,要知道,如此高的分辨率的卫星在本世纪初,其卫星重量至少3吨以上,即使现在能达到如此高水平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
以色列很早就意识到航天技术的重要军事价值。在1973年与1982年的第四与第五次中东战争,美国提供的“锁眼”侦察卫星照片为以色列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以色列成立太空局,负责协调和监督国家太空计划,以及进行太空、行星、航空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以色列开始研发“杰里科”系列固体弹道导弹,这些火箭技术为后来以色列发展“沙维特”系列运作火箭奠定了技术基础。1988年9月,以色列自主研制的“沙维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地平线”,成为全球第八个具备独立发射本国卫星能力的国家。
“沙维特-2”运载火箭由“杰里科-2”导弹发展而来,直径1.35米,起飞质量不超过30吨,6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为0.5吨,可发射一些小型卫星。
“地平线”是一颗试验卫星,更多承担运载火箭入轨、卫星在轨测试等任务,1990年,以色列又成功发射了“地平线”卫星,这颗卫星依然是试验卫星,主要进行通信测试。1995年,以色列成功发射第一代侦察卫星——“地平线”,配备了光学相机,分辨率为1米-2米。在第一代侦察卫星的第二颗卫星——“地平线”发射失败后,以色列将重心放在第二代侦察卫星。2002年,第二代光学侦察卫星首星“地平线”发射成功,该卫星采用更先进的光学相机,分辨率在0.5米至0.8米之间,后期改进型号达到0.5米。从2002年到2010年,以色列后续又发射了“地平线”等三颗第二代光学侦察卫星。
光学侦察卫星配备了可见光相机等光学侦察设备,分辨率较高,但受光照、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天候侦察能力不足,因此,以色列拥有光学侦察卫星后开始寻求雷达侦察卫星,而微小卫星和雷达技术的发展又为以色列发展这种卫星成为可能(因为以色列运载火箭只具备发射小型卫星的能力,而且微小卫星的价格比较低)。雷达侦察卫星通常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基本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可全天候侦察,而且还可以识别伪装目标,缺点是分辨率普遍低于光学侦察卫星。两种卫星可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因此,不少大国都会发射两种类型的成像侦察卫星。
2008年1月,以色列首颗雷达侦察卫星由印度PLSV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采用OPTSAT-3000卫星平台,其核心是一部ELM-2070多成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采用3米口径轻量化网状肋天,最大幅宽120公里,最高分辨率1.8米。2014年发射的“地平线”是第二代雷达侦察卫星,采用性能大幅提升的改进型ELM-2070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分辨率可能提升至1米左右。前文提到的“地平线”是第三代雷达侦察卫星,分辨率提高至0.5米,具备更强的详细侦察能力了,而且卫星设计寿命提高至8年。
在发展雷达侦察卫星的同时,以色列并没有放松光学侦察卫星的发展,2016年开始发射的第三代光学侦察卫星。卫星采用IAI的OPTSAT-3000敏捷成像平台,并配置了一台由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木星”(Jupiter)相机,最高分辨率达到0.3米,具有先进的军事监视和侦察能力,其近地点的超高分辨率可提供小型民用车辆、物体和建筑结构的识别,并且进行打击效果评估,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战场态势感知和攻击预警(I&W)能力。
为了提升军事航天能力,以色列还组建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运行以色列侦察卫星的——国防军第9900部队,该部队负责制定卫星运行策略并且提供地理情报。笔者认为,除了本国的天基情报信息,这支部队还会处理美国提供的相关情报,尤其是美国电子侦察卫星侦察的信息。此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商业遥感卫星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网,以军早就注意到了其军用用途并加以运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