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分享到
所有国家都自认为自己是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中的“胜利者”。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美国众议院已经核算出这场“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大约高达22亿美元,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开销用在了“萨德”反导系统的拦截弹上。美国人眼睁睁看着数以千计的导弹被发射,内心却清楚:这些耗费的导弹库存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充,另外还要考虑部署在夏威夷的B-2战略轰炸机那种标志性的军事存在,只是象征性地吓唬对手罢了。
被认为“获胜”的以色列深知,其防空体系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尽管“铁穹”系统名声在外,但它并不能全面覆盖整个国土的防护。未来,美国及其邻国不一定会再投入如此巨量的导弹资源来保护以色列。而伊朗则可能会发射更多数量和型号更先进的导弹。以色列的核心优势依旧是其强大的空军力量和情报系统,能够跨越千里,在非邻国的领空中实施精准打击,制造极大威胁。
“胜利者”伊朗同样明白,自身的防空能力远远不够强大。如果想让国家不再遭受敌方飞机的频繁轰炸,必须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升级和建设。伊朗的防空系统虽然在遭遇破坏行动时有一定抵抗,但却试图击落以色列空军的做法显得力不从心。伊朗的空军实力更是堪忧,其服役已久的F-14战机,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年,且没有经过有效升级,完全不是以色列最新型F-35战机的对手。尽管从俄罗斯采购了苏-35战机,但至今仅交付不到四架,且伊朗飞行员还缺乏足够的飞行时数掌握这款先进战机的性能。若伊朗当初决定购买埃及弃置的那批苏-35SE战机,早在6月13日时就能组建起一支整齐的团级战斗力量。
伊朗目前的军事状况令人颇感悲观。虽然拥有少量的S-300PM2防空系统,却频频被针对性破坏。无人机攻击的目标多为防空制导雷达,而非发射装置,破坏了雷达后,导弹的拦截效果大大降低。伊朗的防空雷达设备不仅老旧且频繁遭受攻击,使得以色列战机在伊朗领空中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事实上,执行任务的以色列F-35战机并非以战斗机配置,而是以轰炸机配置出现,部分还挂载保形副油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隐身性能。相比之下,苏-35S战机仍有不少机会与之交锋。
为重建防空力量,伊朗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购入歼-10C战机。歼-10经过改进机身设计,降低了雷达截面(RCS),属于第四代战机,性能优于F-16C Block 60型号。它能与法国“阵风”和欧洲“台风”等战机相抗衡,且价格比同类机型低30%至40%。这款飞机不仅具备出色的超机动性能,还搭载有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内置电子对抗系统、红外成像光电雷达、头盔瞄准系统、雷达警告系统及卫星通信设备等高端配置,综合性能极具竞争力。
“12天战争”结束不久,伊朗国防部长在高级军官陪同下前往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防部长会议。期间,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解放军海军052D型“开封”号驱逐舰上会见了伊朗防长。军事专家分析指出,伊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采购军备,其中最渴望获得的正是歼-10C战机。
不过,歼-10C也存在作战半径较小的短板。相比苏-35不挂副油箱时的1500公里,歼-10C的作战半径仅约800公里。考虑到伊朗需要深入敌方纵深地区展开行动,这个距离显得稍显不足。为了对抗远在1000公里以外的以色列,伊朗需要搭载具备远距离探测隐身目标能力的雷达战机。俄罗斯机载雷达性能已在俄乌冲突中多次面对北约地空导弹系统的挑战,且表现优异,飞行员能清晰掌控战场全局,甚至识别最细微的防空导弹攻击细节。
总体来看,伊朗若想在未来与以色列空军抗衡,必须加快构建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空军力量,配备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和高效的地空导弹防御体系,才有可能在这场军事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