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分享到
随着对峙态势日益稳固,参战双方的武器消耗也跟着急速飞升,不得不将大量非军品投入沙场。其中就包括形形色色的各类无人机,以及本文的主角Aeroprakt A-22 狐蝠。
早在苏联解体前夕,总部位于基辅的Aeroprakt公司,就开始研发一款新式轻型载人飞机。最终成果,便是1996年首飞成果的A-22狐蝙。虽然体积迷你,但结构几乎完全由金属制成,只有发动机罩、机翼下缘和机轮罩才使用复合材料。故而能实现短距起飞,几乎可以在任何简易机场使用。而且采用大面积玻璃窗,给驾驶者提供极佳视野。
在动力方面,A-22可根据需要选择80-100马力发动机,实现每小时17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一个40升内置油箱位于座舱后方,确保飞机续航里程达到非常可观的600-700公里。尽管只能乘坐2人,但考虑到还能塞下3大包行李,以及9万美元售价,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大卖。
从2000年至今,Aeroprakt公司至少生产1600架A-22。不仅远销欧美各国,也有相当部分被留在国内充当森林巡逻等公务。直至战争爆发,还被军方用于低空巡逻。通过成员操作的突击步枪,点射那些闯入领空的轻型无人机。
随着战事陷入僵局,乌克兰空军的无人机消耗数量不断攀升。同时,针对俄罗斯广袤内陆的打击需求越来越多。即便坐拥海马斯、风暴阴影和金牛座等远程武器,也不无法保证一定能洞穿防空体系,反而经常在使用权限上遭遇外交限制。故而另辟蹊径,尝试将载人的A-22改装为自杀式无人攻击机。
于是,乌克兰官方从市面上回购一批二手A-22,并对其进行必要改装。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经过改造后的战斗型A-22,与其说是无人机,到更像是一款复古的早期巡航导弹。可通过卫星指导,攻击1200公里外的任意目标。当然,也可以由后台人员操作,绕开那些重点设防的危险区域,或是随机选取其他攻击目标。
由于速度不快、飞行高度偏低,不容易被敌军雷达轻易捕捉。最为重要的是,每架A-22的价格仅相当于一枚标枪反坦克导弹,属于非常经济实惠的廉价平替。
2024年4月,战斗型A-22首次联想,就被用来袭击俄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无人机工厂。
2024年5月,第二架战斗型A-22,直扑俄联邦-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炼油厂。
2024年11月,又是这种战斗型A-22,击中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海军基地。
关于具体实效,俄乌两国媒体总是给出针锋相对的回答。前者强调损害轻微,遇袭人员情绪稳定,而后者必然着力强调辉煌战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正尝试扩大改装规模,准备将更多类似的轻型飞机改造为巡航导弹。
此外,A-22战斗型的接连亮相,可以让作为第三方的我们观察到很多细微变化:
例如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民用轻型飞机,是否都有可能成为战场大杀器。乃至出现某种通用化组件,确保改造工作迅速且全面。
其次,俄罗斯空军的雷达系统,似乎在这类渗透性攻击面前毫无办法。尤其当老迈的A50预警机接连折损,传统的地面系统似乎越来越不堪重负。
需知,很多改变历史进程的革命性武器,最初都诞生于水平不高的次要战场。等到真正为外界所瞩目,其实际性能早已能让人惊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