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分享到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上海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融汇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创的把脉定向,系统部署了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为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制定了更为具体的任务书。
为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7月25日,十四届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第七次主任(扩大)会议在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召开。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主任曹振全主持会议。
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召集人、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作主旨发言时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在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征程上,上海要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创新需要效率,许多领域“窗口期”转瞬即逝,“从0到10”和“从10到0”相贯通,这是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加速的客观需求,也是更好激发创新活力的具体落子。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提升产学研用各环节的衔接耦合,才能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市政协科教委常务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作主旨发言时表示,要高度重视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打通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做好制度体系保障“硬支撑”,构筑良好“人才生态”。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坚持需求导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高效配置,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协调机制及常态化合作平台,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创新体系。
市政协科教委副主任、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健军作主旨发言时表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创新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营企业要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产品、联合培养人才等,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要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激发创新活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在互动交流环节,围绕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与会者纷纷发言,说出了各自的学习体会。“上海科学院将主动对接国家及上海战略需求,把握新兴产业与未来技术领域重大机遇,持续聚焦产业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围绕重点任务,优化组织模式,着力推动底层技术突破与平台体系建设。”市政协科教委副主任、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秦文波表示,“要切实履行科技创新的责任担当,为上海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深刻认识到把握创新突破底层逻辑、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性。”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所所长常亮表示,“将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上海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市政协教育界副召集人、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表示,“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筑牢人才根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协委员,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将持续优化专业设置,配强师资力量,突出办学特色,持续推动学科交叉与科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办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更好地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生物医药作为本市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劲松表示,“要前瞻生物医药新范式,前瞻思考我们技术如何发展,从靶点发现开始就做源头创新,让我们生物医药整体产业更加适应新范式的发展。”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科技创新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跨学科人才。”市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学院原党委书记施宗伟表示,“要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努力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切实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市政协委员,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常静表示,“深入理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不断探索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会前,与会者参观了西井科技上海总部,深入了解企业在全球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的浪潮下,依托覆盖海、陆、空、铁及工厂等全球大物流场景的数智化、绿色化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场景化全球新能源自动驾驶的创领者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