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分享到
近年来,美国媒体再次关注中国海军潜艇的动态,特别是在静音技术方面,声称中国的潜艇可能已经赶超美国,甚至首次使用了美国的降噪技术。这一话题主要来源于华尔街日报2023年11月21日的报道,报道称,美军情报显示,中国新型核潜艇首次搭载了泵喷射推进系统,而这一技术在此前一直被视为美俄专属。泵喷射推进系统使得潜艇能够在水下以较快的速度同时保持较低的噪音水平,这是潜艇作战中的一个重要优势。
美国通过卫星照片确认了这一变化,认为中国潜艇噪音较大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这将可能改变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海军优势。中国的潜艇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中期才开始研发核潜艇,明显落后于美国数十年。早期,中国的潜艇噪音较大,像元级常规潜艇的噪音高到美军声纳系统能够轻松捕捉到其位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海军开始大力投入潜艇技术研发,目标是逐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技术差距。
泵喷射技术成为中国海军潜艇静音性能提升的关键之一。它取消了传统螺旋桨所需的传动轴,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叶片转动,从而有效减少了机械摩擦与振动,这使得潜艇在高速航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噪音水平。美军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就采用了类似的技术,结合600多个噪音排除模块和减震基座,实现了所谓的“纳米级”静音。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卫星图像显示中国一艘疑似093B型核潜艇的下水过程,照片中的潜艇尾部结构呈环形喷口,没有看到传统的轴线痕迹,这与泵喷射设计高度契合。美国情报官员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潜艇首次公开使用泵喷射技术,且该技术的来源既有可能来自本土创新,也有可能借鉴了国际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几年之前,中国院士马伟明就曾公开表示,下一代潜艇将使用泵喷射系统,而且其性能不逊色于美国的潜艇。
报道还推测,中国在潜艇静音技术方面可能不仅仅依赖于泵喷射,还可能还采用了先进的涂层和消磁技术等手段,使整体噪音水平接近俄罗斯的亚森级潜艇。对此,美军前军官卡尔·舒斯特表示,这将对美军构成巨大压力,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应对中国潜艇的威胁。在敏感海域如南海和东海,美军将不得不加强巡逻,部署更多水下声纳阵列和探测器。
过去,美军潜艇可以轻松监视中国舰队,但如今情况已发生变化。中国的潜艇舰队正在扩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核潜艇数量将超过10艘,常规潜艇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美媒担忧,如果中国在静音技术上占据优势,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威慑力,迫使美方重新调整战略资源。
泵喷射系统本质上是无轴泵喷,它通过将电机嵌入潜艇尾部,直接推动水流前进,与传统的螺旋桨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因空化产生的噪音。美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海狼级潜艇上使用这一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据公开资料,中国从2010年代起就开始致力于泵喷射技术的研发,马伟明团队特别在全电推进系统上做了大量创新,解决了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问题。2023年通过卫星图像证实,中国潜艇尾部的外形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媒还提到,中国可能使用了稀土材料电机,进一步降低潜艇的噪音。
不仅是华尔街日报,其他美国媒体也跟风报道这一技术进展。福布斯在202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潜艇的静音技术进步得益于本土工程师的辛勤努力以及与国际的合作。俄罗斯媒体塔斯社也在同年报道,中国已经引进了太赫兹探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识别纳米级振幅的潜艇信号。太赫兹波能够在水下传播并制造模拟噪音,从而捕捉到细微的振动。测试表明,这种技术的体积较小,可以装配在无人机上,且识别范围广。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也在2024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海军的预算增长迅速,2023年已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潜艇项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美军虽然预算较高,但其资金分布较为分散,涵盖了航母和导弹等多个领域。CSIS分析认为,中国的093型改进版潜艇的静音水平已接近美国洛杉矶级潜艇的后期型号,而泵喷射技术是这一进步的关键所在。报告还提到,美军需要加大对反潜技术的投资,比如P-8A Poseidon飞机和无人水下航行器。
尽管中国官方对这些报道保持低调,但海军发言人多次强调,装备的现代化与提升只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在2024年的海军节上,中国展示了多型潜艇的模型,特别强调了潜艇的隐身性能。国际观察家认为,这种进展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潜艇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从东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导致美军在关岛和日本基地加强了警戒,并且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美军反潜演习的次数将会增加。
从全球视角来看,潜艇静音技术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较量。俄罗斯的Borei级潜艇已经使用泵喷射技术多年,其低噪音水平让潜艇几乎无法被追踪。英国的Astute级潜艇也采用了类似技术,印度则通过租借俄罗斯潜艇并借鉴其技术经验。在这一全球范围的潜艇技术竞赛中,中国的进步使得局势更加复杂,也让美国媒体感受到了一些压力,认为技术的垄断已经被打破。
专家指出,中国的潜艇静音技术之所以能够快速进步,主要得益于工程师们通过逆向工程和自主创新的努力。例如,马伟明团队所做的电力系统革命就推动了潜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进步不仅影响到军事领域,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可能不得不增加国防开支,2025财年预算中反潜项目的拨款预计将增加20%。地缘政治上,亚太地区的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在加强合作。澳英美AUKUS协议的签订,正是为了应对中国潜艇技术的威胁。
2024年,澳大利亚确认接收了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加强其静音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国家出口常规潜艇,从而进一步扩展其影响力。随着2025年中美海军互动的增多,美军印太司令部报告指出,中国潜艇出港频率大增,静音技术的进步使得美军的跟踪变得更加困难。在2025年,卡尔·舒斯特在一次访谈中表示,美方将不得不为长期对抗做准备,可能需要投资AI声纳系统。中国则继续推进潜艇技术的升级,Type 095型潜艇据传将配备更先进的泵喷射系统,噪音水平可能低于海洋背景噪声。
总的来说,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国之间竞争的常态。中国潜艇从过去的噪音“重灾区”转变为如今的静音“高手”,这一进展在短短数年内实现,得益于持续的技术投入。美媒的报道虽然有依据,但也充满了警惕和焦虑。未来几年,技术差距可能会进一步缩小,谁能占据上风,还需要通过实际表现来检验。潜艇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到军事力量的平衡,也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相关方都应理性看待这一变化,而非被媒体的标题所恐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