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分享到
据美媒7月21日报道,今年夏天,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导致白昼时间略微缩短,引发了科学家和时间计量者的关注。
据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ERS)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显示,7月10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短的一天,比24小时少了1.36毫秒。而7月22日和8月5日预计将出现更短的白天,目前预测分别比24小时短1.34毫秒和1.25毫秒。
一天的长短,即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平均为24小时或86400秒。但实际上,由于月球引力、大气季节性变化以及地球液态地核的影响等多种因素,每次自转都略有不规则。因此,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通常略长或略短于86400秒,这种毫秒级的差异对日常生活并无明显影响。
然而,长期来看,这些微小差异可能影响计算机、卫星和电信系统。因此,自1955年引入原子钟以来,即便是最微小的时间偏差也会被精确追踪。部分专家认为,这可能导致类似于“千年虫”问题的情景,该问题曾一度威胁现代文明的运转。
原子钟通过计算真空室中原子振荡的次数来精确计量24小时。由此得出的时间称为协调世界时(UTC),它基于约450台原子钟,是全球计时标准,也是我们所有手机和电脑设置的时间。
天文学家也通过卫星监测地球自转,例如检查地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从而发现原子钟时间与地球实际自转时间的细微差异。去年,即2024年7月5日,地球经历了自65年前原子钟出现以来最短的一天,比24小时少了1.66毫秒。
“自1972年以来,白昼时间一直呈略微缩短的趋势,”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名誉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地球物理学家邓肯·阿格纽表示,“但存在波动。这就像观察股市一样,既有长期趋势,也有涨跌起伏。”
1972年,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相对缓慢自转后,地球自转与原子时之间的延迟已累积到一定程度,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组织决定在协调世界时中增加“闰秒”。这与闰年类似,闰年每四年在二月增加一天,以弥补公历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之间的差异。
自1972年以来,协调世界时共增加了27次闰秒,但由于地球自转加快,增加频率逐渐放缓。20世纪70年代共增加了9次闰秒,而自2016年以来尚未增加新的闰秒。
2022年,国际计量大会(CGPM)投票决定在2035年前取消闰秒,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时钟上增加闰秒了。但阿格纽表示,如果地球继续加速自转数年,最终可能需要从协调世界时中减去一秒。他说:“从未有过负闰秒,但从现在到2035年,出现负闰秒的概率约为40%。”
阿格纽表示,地球自转的短期变化主要来自月球和潮汐。当卫星位于赤道上空时,地球自转会变慢;而当卫星位于更高或更低纬度时,地球自转会加快。此外,夏季地球自然会自转得更快,这是由于季节变化导致大气本身减速,如急流向北或向南移动;根据物理学定律,地球及其大气的总角动量必须保持不变,因此大气损失的自转速度会由地球本身来弥补。同样,过去50年来,地球的液态地核也在减速,而周围的固态地球则在加速。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科学家可以预测未来某一天是否会特别短。“这些波动具有短期相关性,即如果地球某一天自转加快,那么第二天也往往加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时间与频率部的物理学家、研究员犹大·莱文表示,“但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这种相关性会逐渐消失。当你考虑到一年时,预测就变得相当不确定了。实际上,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组织不会提前一年以上进行预测。”
莱文表示,虽然一天变短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近期白昼缩短的趋势增加了出现负闰秒的可能性。“1972年定义闰秒系统时,没人真正想过会出现负闰秒,这只是为了完整性而纳入标准。大家都认为只需要正闰秒,但现在白昼缩短使得(负闰秒)有可能发生。”
负闰秒的前景引发了担忧,因为50年来正闰秒的实施仍然存在问题。莱文解释说:“仍然有地方在实施时出错,或在错误的时间实施,或使用错误的数字等。而且这还是针对已经反复实施的正闰秒。对于从未测试过的负闰秒,人们更加担忧。”
莱文表示,由于许多基础技术系统都依赖时钟和时间来运行,如电信、金融交易、电网和GPS卫星等,因此负闰秒的出现有点类似于“千年虫”问题——在上个世纪之交,人们担心由于计算机可能无法处理从“99”到“00”的新日期格式,世界将迎来末日。
气候变化也是闰秒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方式出人意料。虽然全球变暖对地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在计时方面,它却起到了抵消加速地球自转力量的作用。阿格纽去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详细阐述了南极和格陵兰冰盖融化后,融水扩散到海洋中,减缓了地球自转——就像一个滑冰者将手臂举过头顶旋转,但如果将手臂紧贴身体,旋转速度就会减慢。
“如果那些冰没有融化,如果我们没有经历全球变暖,那么我们现在可能已经需要负闰秒,或者已经非常接近需要它了,”阿格纽说。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自1993年以来,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融水导致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三分之一。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土木、环境与地球空间工程系助理教授贝内迪克特·索亚领导的研究表明,冰川融化导致的质量转移不仅改变了地球自转速度,还改变了其自转轴。如果变暖持续下去,其影响可能会成为主导因素。“到本世纪末,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即人类继续排放更多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超过月球的影响,而月球在过去数十亿年里一直是驱动地球自转的主要因素,”索亚说。
目前,考虑到对地球自转行为的长期预测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有更多时间来准备应对措施是有益的。索亚说,“我认为(自转加快)仍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可能是自然变化,也许几年后,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情况,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会看到地球再次减速。这是我的直觉,但你永远不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怕被传染皮肤病”,高铁一次性座椅套卖爆!12306回应:座椅套的清洗时间不固定
许家印的交配权远远多于娃爸,为什么没有曝出娃多多呢?
多家主流平台支持菁彩视听,车载 Audio Vivid 内容破 500 万首
从「全球销冠」到「Google首选」,XREAL创新驱动引领新一代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