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NineGame)-官方网站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资讯

2025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十大创新企业:长光卫星、航天宏图、航宇微科、北斗星通、中科西光……

2025-07-24 

分享到

  

2025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十大创新企业:长光卫星、航天宏图、航宇微科、北斗星通、中科西光……(图1)

  商业遥感卫星技术是一种通过在轨卫星获取地球表面图像和数据的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曾经,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和市场主要被欧美国家垄断,但如今,中国商业航天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这种垄断,还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创新,重新定义了商业遥感卫星的市场格局和发展方向。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是商业遥感卫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地球表面图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吉林一号”高分03星的分辨率达到了0.75米,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的车辆和建筑物。

  创新是推动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专利数量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该领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2012年到2024年,我国遥感卫星行业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态势,申请数量在2024年达到了顶峰。这一年,我国遥感卫星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分别为696项和848项。进入2025年,截至5月,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分别为41项和304项,虽然时间跨度较短,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5 - 2030年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内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商业遥感卫星领域崭露头角。它们有的专注于卫星的研发与制造,不断提升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的致力于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挖掘卫星数据的潜在价值,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还有的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推动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企查猫APP显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册资金为197,059.02(万人民币)。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政府以及社会资本组建而成,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长光卫星依托 “星载一体化”“机载一体化” 等关键核心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集卫星研发、生产、发射、运营到应用全产业链运行的商业公司。其卫星研制技术历经4次突破,在保证性能指标只升不降的前提下,“吉林一号” 从第一代400千克级降至20千克级,成本降至原来的二十分之一。此外,公司还全面掌握了星地、星间激光高速通信技术,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2024年12月,成功完成国内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2025年3月10日起,提供覆盖全国的0.5m分辨率卫星影像双月度更新服务。

  截至2025年5月,长光卫星已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0余项。这些专利涵盖了微纳卫星、空间光学相机、轨道控制方法、光学拼接焦面、卫星姿态规划、立体成像规划、遥感影像校正等多个技术领域。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宏图)成立于2008年1月24日,注册资金为26,119.291(万人民币),是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专注于遥感及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2019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也是其中唯一的遥感应用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分支机构遍布全国 32 个地区。

  航天宏图的主营业务涵盖遥感、导航及北斗技术应用,为政府、企业、高校等提供空间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领域涵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气象、海洋、水利、农业、林业等国家部委及省市管理部门,也为金融保险、精准农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企业用户提供空天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航天宏图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与地理信息一体化软件PIE,拥有国内首个遥感与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PIE-Engine,实现遥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公司还规划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层次、多模式混合遥感卫星星座 ——“女娲星座”,一期工程计划发射54颗业务卫星,其中首批4颗雷达遥感卫星已于2023年3月30日成功发射。

  截至2025年4月,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申请635项专利,获得409项专利。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斗星通)成立于2000年9月25日,法人代表是周儒欣,注册资金为54,353.254(万人民币)。是我国较早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的企业之一。公司围绕卫星导航、汽车智能网联、微波陶瓷器件三大业务方向,形成了基础产品、汽车电子、国防业务、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北斗星通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高温陶瓷(微波介质)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其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芯片、模块、板卡、天线等基础类产品全面领跑行业,还发布了我国首颗多频多系统高性能 GNSS 芯片。此外,公司构建 “智能位置数字底座”,可提供星地融合高精度位置服务,并兼容低轨导航增强数据处理能力。

  北斗星通在国内机械控制的港口集装箱作业应用领域占有100%的市场份额,在测绘领域“中国制造”的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市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北斗星通在高精度GNSS产品与应用技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主积累了相关核心技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北斗星通及其控股子公司拥有境内外已获授权专利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50余项。专利主要集中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涵盖高精度导航芯片算法设计技术、云端辅助定位增强技术、高精度及导航型天线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成立于1997年8月,注册资金为118,248.91(万人民币),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集成、终端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是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系统研制、宇航部组件制造、卫星通导遥终端产品制造、大型地面应用系统集成、无人机系统集成、卫星综合运营服务、信息系统及综合应用平台。

  2023 年,公司圆满完成了29颗小/微小卫星发射任务,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等成功发射。同时,在卫星通导遥终端产品制造方面取得突破,如自主研制的Ku频段高通量机载卫星通信终端完成航空用户装机及适航取证等。

  截至2025年7月6日,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拥有专利信息864 条。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宇微)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金为69,687.43(万人民币),是一家在宇航电子、卫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由归国留学专家颜军博士在珠海创立,是首家登陆中国创业板的 IC 设计公司。目前珠海市国资委是其实际控制人。

  公司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科研院所、各地政府部门、大型国企等。

  截至2024年上半年,航宇微公司母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1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98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5项、外观专利1项,合计知识产权858项。

  北京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星图)成立于2006年1月,注册资金为54,332.594(万人民币),是一家从事地理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企业。

  中科星图以数字地球为基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了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可为特种领域、政府、企业和大众用户提供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专用设备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中科星图是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自主研发形成了GEOVIS数字地球产品,覆盖空天大数据获取、处理、承载、可视化和应用等产业链环节。截至2023年12月,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58项,此外还获得软件著作权1000余项,并承担了国家高分重大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研究。

  中科星图曾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等,还入选了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名单。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份,注册资金为6,256.25(万人民币),是一家在商业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主要从事卫星整星研发制造业务,提供涵盖卫星研制、地面产品的全流程参与,以及测运控、火箭发射、许可申请等在内的 “一站式” 星地一体化系统交付服务。公司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拥有卫星整星设计、生产、总装和集成测试能力,还具备通信载荷、光学遥感载荷和微波遥感载荷等研制能力。

  至目前,微纳星空已成功发射27颗卫星,涵盖10—1000kg级卫星。明星产品包括国内首颗由民企研制的0.5m分辨率遥感卫星 —— 泰景三号01星、国内首颗 X 波段商业SAR卫星 —— 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商业Ku波段相控阵雷达遥感卫星 —— 泰景四号03星等。

  北京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雷科防务)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金为131,698.97(万人民币),是一家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雷达系统、卫星应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储、智能网联等业务方向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

  雷科防务坚持自主创新,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在雷达系统领域,自主掌握新体制雷达算法、毫米波雷达检测建模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卫星应用领域,突破星上智能处理核心技术;在安全存储领域,自研存储控制芯片及固件算法等,构建全产业链自主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9月,北京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申请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50项,新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66项,已获授权的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合计529项。

  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航天世景)成立于2012年1月,注册资金为1,000(万人民币) ,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专业子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在遥感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航天世景致力于统筹国内民用市场卫星数据基础产品和涉水领域时空信息服务。产品包含遥感卫星数据基础产品、增值产品、时空信息服务产品。服务涵盖行业数据的生产与治理服务、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服务等。

  整合了高景系列卫星、高分多模卫星、四维高景系列卫星、Pléiades 1A/1B 卫星等60余颗国内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资源,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高效、高频、高性价比的数据获取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 MSTSpace 大规模遥感影像一体化平台,集自动化入库、查询、浏览、统计等功能为一体,可帮助客户实现多源遥感数据的高效管理。

  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有专利信息13条。其中,已获批的发明专利有4项。

  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西光)成立于2021年1月,注册资金为1,366.0374(万人民币),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率先整合所内外商业航天资源,其全资资产管理公司西光产业代表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形成了以星座运营、卫星研制、载荷定制和数据应用开发为系统的业务板块,提供卫星总体设计、研制、试验、发射、在轨运管及数据应用等全套服务。

  中科西光聚集了众多航天系统技术专家,曾深度参与神舟系列国家重点航天工程,多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能够自主研发高光谱卫星的商业航天企业,也是国际领先能够自主研发双碳监测卫星的企业。

  2023年1月9日,成功将国内首颗城市定制化商业高光谱卫星——“厦门科技壹号” XIGUANG-003卫星发射入轨。2024年,又成功发射国内首颗点源甲烷监测商业卫星 “西光壹号04星” 与精细化农业卫星 “西光壹号05星”,实现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在轨应用。

  截至2025年7月,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专利62件,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商业遥感卫星是我国航空航天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空天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竞争者主要有国企及政府单位、制造企业、科研院校等。不同类型企业和机构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卫星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国企及政府单位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在大型卫星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承担起具有战略意义的遥感卫星任务。制造企业则专注于卫星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优化,通过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卫星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科研院校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卫星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为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商业遥感卫星的关键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大幅宽成像、高速数据传输、自主智能、多模式成像、高精度定位与姿态控制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推动商业遥感卫星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例如,通过优化光学系统设计,卫星能够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更高的成像水平,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卫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各行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专利是衡量一个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25年截至5月,我国遥感卫星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分别为41项和304项。从top10专利热门申请人来看,科研单位和院校占据主导地位。中科院深海研究所以283件专利数量位居榜首,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申请数量142件,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和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均为115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童庆禧认为,降低成本是商业遥感卫星发展的关键。只有降低卫星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才能使卫星数据和服务更具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用户。明确商业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善于营销的团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推广卫星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减少政策限制可以为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国际合作则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国际竞争力。童庆禧还指出,商业遥感卫星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以服务的形式按需提供数据,满足客户的需求。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兴分享了公司在降低卫星成本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建立了端到端的光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优化遥感卫星的光学系统设计,使其更紧凑。通过提高光学反射镜加工精度、提升计算机辅助装调水平、优化关键元件的温度控制等措施,使体积更小的光学系统也能达到较高的成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