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NineGame)-官方网站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资讯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发展优势【2】

2025-08-18 

分享到

  夏日的小七孔景区碧水潺潺、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瀑布在林间飞泻,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泛舟湖上,尽情享受贵州的山水清凉。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29日,荔波县全县接待游客158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12%,旅游综合收入153.16亿元,同比增长18.46%。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8.2%。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数据背后,是贵州旅游的蓬勃活力,是优质水生态赋能生态产业化的生动体现,更是“两山”理念转化的强劲动能。如今,“绿水青山”已成为各地游客向往贵州的“大品牌”“奢侈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浙江到贵州,“两山”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贵州水利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将“十六字”治水思路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密结合,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中守护了绿水青山,积蓄了绿色资源,厚植了发展优势,为“两山”理念在贵州实现高效转化贡献了水利力量。

  90年代初,退休后眼见贵阳南明河水质恶化的雷月琴老人,毅然开启了一段漫长的义务护河之路。

  从1994年到2015年,她先后手绘了6张贵阳南明河水系图,先后标注河水颜色、污水臭味、排污大户等,并将这些图纸寄给贵阳市相关部门。

  三十多年,风雨无阻。雷月琴老人和广大群众的呼声引发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同时,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推动下,贵阳市全面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先后启动“三年变清”行动、实施39项整治工程、建设35座再生水厂等,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84.5万吨。

  2023年,南明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打开了贵州的“先河”,为2024年㵲阳河的成功入选提供了借鉴意义。

  如今的南明河,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栖息,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成为游客来到爽爽贵阳的首选“打卡地”。

  “这是我绘的第七幅图,可以叫‘母亲河绿色回归图’。”在2025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前夕,88岁的雷月琴老人再绘了一幅南明河水系图,也是第一幅彩色图。

  从多部门铁腕治污到耄耋老人坚定守河,无不展现了贵州从政府部门到民间人士的生态共识——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十多年来,为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湖库,贵州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创新设置省、市、县、镇四级“双总河长”和“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制度,全省4697(含草海)条河流分级、分段设立五级河湖长22755名。研究制定《贵州省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印发《贵州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细则》,探索互派河长、流域河长等工作机制。

  同时,在全国率先将河湖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出台了《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河道条例》等5部地方性涉水法规,为河湖管护长效化、常态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河湖管护,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目前,全省分级聘请1.1万余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属地聘请1.7万余名河湖巡查保洁员,为全省河湖日常监督管护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与南明河一样,很多曾经被污染的江河湖水重归清澈,湖岸植被愈发繁茂,各类珍稀动物纷纷回归,重现生机盎然之景。

  8月5日,《2025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桐梓河、乌江(铜仁段)等13条(个)河湖水库上榜,截至目前,全省已打造省级美丽幸福河湖27个(条),创建省级及以上水利风景区数量107家,毕节白甫河、黔南樟江被成功纳入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这是贵州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又一成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9.2%,无劣Ⅴ类水质断面,23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

  水,乃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但随着全球优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迫在眉睫。

  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省水利厅创新利用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建立取水口解译模型库和解译技术地方标准,通过遥感让隐藏在喀斯特山谷中的违法取水点被精准锁定。

  这是贵州省首创的取水口“天地空”监管模式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卫星遥感已对全省8.488万平方公里区域完成扫描,建立起涵盖赤水河、乌江等流域的多源影像数据库,发现疑似问题取水口230个、实地核查271个,确定违法违规取水口86个并督促整改。

  “传统人工巡查,一个县得跑半个月,现在卫星过一遍,可疑点全标出来。”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工作人员拿着对比图介绍,结合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数据交叉核验,监管效率提升30%-50%。这套适用于喀斯特山区的遥感监管标准体系,正成为全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贵州样本”。下一步,全省将实现重点流域监测全覆盖,让每一处取水点都纳入“天眼”监管。

  加强水资源管理,主体在人,关键在严,方法在新。近年来,贵州水利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主线,推动水资源管理提质增效。通过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将用水总量等指标纳入市县考核,完成221座大中型水库生态流量核定,对185条重点河流实施动态监管,实现重点用户在线计量全覆盖,创新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取水口,创新水资源论证报告AI智能审查等措施让水资源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近日,水利部公布2024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贵州再获殊荣,连续四年实现“优秀”。

  2024年,全省用水总量92.9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5%,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50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2.98%,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要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

  “没想到只用半月时间,它们就成功自然产卵,鱼苗也顺利孵化了。”刘飞开心地说,当他看到濒临灭绝的长江鲟苗诞生时,就像看到人类的新生命一样激动。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和团队在大鱼坝水域投放了20尾长江鲟亲鱼,并通过上游桐梓河杨家园水库的生态调度,尝试营造涨水过程以刺激鲟鱼自然产卵。

  长江鲟是中国长江流域珍稀特有的鱼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水质较好的赤水河及其支流一带。

  曾经,为了保障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人们在赤水河支流修建了百余座小水电站。但是时间一长,这些曾经必备的小水电站却成为长江鲟等鱼类洄游的一道坎,致使坝下江段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鱼类的适宜栖息地和产卵场大幅缩减。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要求“深入研究加强赤水河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场“还河于鱼”的绿色攻坚战在赤水河正式打响,就是要科学有序清理整改小水电。

  “在清理整改前,我们组织科研机构开展系统论证,统筹考虑沿岸群众防洪、引水、农田灌溉等民生需求,逐河、逐库开展调查认证。”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易耘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上介绍,在清理整改过程中,严格按照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稳妥推进的原则,对赤水河流域贵州段224座小水电站划分为保留、整改、退出三个类别,杜绝“一刀切”。

  经过综合考量,对具有防洪、供水等综合功能且无替代措施的,通过修建过鱼设施整改保留,其余全部退出。截至2024年12月底,赤水河流域373座小水电站中,342座退出,357座拦河坝拆除300座,小水电站密度大幅降低。

  如今,赤水河贵州段二道河、桐梓河等20多条支流与干流重新连通,鱼类多样性及栖息地恢复、水环境质量等都显著改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监测表明,赤水河流域物种多样性稳步提升,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种群数量和出现率明显增长。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意见》对于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在九游娱乐找到热门游戏?”

  贵州水利将把贯彻好《意见》融入到践行“两山”理念中同部署同落实,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助力贵州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底气更足、优势更明显。(冉军、李正兵、潘希来)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发展优势【2】(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